填料塔的内件主要有液体分布器、液体再分布器、支承装置、填料压紧装置、除沫装置等。合理地选择和设计塔内件,对保证填料塔的正常操作及优良的传质性能十分重要。**就带大家来好好认识一下它们!
槽式液体分布器
(1)单级槽式液体分布器
单级槽式液体分布器也称通槽式分布器,其结构紧凑,槽与槽之间相互连通,能保持所有槽处于同一水平液面,从而易于达到液体分布均匀。常用于塔径小于1m的塔中。
(2)二级槽式液体分布器
二级槽式液体分布器由主槽(一级槽)和分槽(二级槽)组成,主槽置于分槽之上。来流液体直接进入一级槽中,再按比例分配到各个二级槽中。
特点:结构简单,易于从人孔中入塔进行组装;升气通道均匀,自由截面积大。缺点:占塔的空间比较大,且各个二级槽液位不易达到完全一致。
适用场合:一般多用于塔径大于1m的塔中。
液体收集器和再分布器
(1)遮板式液体收集器
遮板式液体收集器是一种常见的塔内液体收集装置,收集液体的同时可以液相采出。一般置于填料层下面,能将液体全部收集。收集器上缘用法兰固定在筒体法兰之间,上层填料下来的液体落在遮板上再流入集液板下面的导液槽中。塔径较大时,周边还要设置环形集液槽。
特点:液体收集完全,同时气相阻力很小。缺点:a.集液板单项排列,斜板将气相导向塔壁,气体分布不均。b.环形集液槽占用较大塔截面,导致局部阻力较大,增大了全塔压降。
使用场合:一般适用于法兰连接的小直径塔中,在多段填料塔节中使用时,需要与槽式液体分布器配合使用。
(2)分体式液体收集器
分体式液体收集器包括单流式和双流式,其遮液板通过连接板固定于焊接在塔体的环槽上,为了方便从人孔出入,遮液板三片制成一体,进塔后再组装。对于塔径大于2.5m或者大液量的塔,可制成双流式结构。
(3)升气管式液体收集器
升气管式液体收集器的结构类似于槽盘式气液分布器,升气管上端设有一挡液板,防止液体从升气管落下。对于全部液体出料的收集器不安排布液孔,对于部分出料的收集器仍需要安排布液孔。
特点:与遮板式液体收集器相比较,其阻力较大,但气体分布的均匀性更好。
(4)斜板式液体收集再分布器
斜板式液体收集再分布器是将槽式液体分布器与液体收集器相结合为一体,除了具有槽式液体分布器的优点外,在用于液体收集再分布时,还可以节省塔内空间,非常适用于小直径塔器。
特点:a.占位低。通常由槽式液体分布器和遮板式液体收集器组合成的液体收集再分布器,占位高度约为1.2-1.6m,而斜板式液体收集再分布器的占位高度**为0.5m,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塔体总高度;b.自由截面积大且气相阻力较小;c.安装方便,造价较低;d.可实现液体线性分布,对要求分布点数多的场合尤为适用。
(5)组合式液体收集再分布器
将集液器与常规的液体分布器组合起来即构成组合式液体收集再分布器,如遮板式液体分布器与槽式液体分布器的组合,可用于规整填料塔或散堆填料塔中。组合后占位较高,塔的整体高度也有所增加。
填料支承装置
⒈支承装置的介绍
填料支承装置的作用是支承填料以及填料层内液体的重量,同时保证气液两相顺利通过。常用的填料支承装置有栅板型、孔管型、驼峰型等。
支承装置的选择,主要的依据是塔径、填料种类及型号、塔体及填料的材质、气液流率等。
⒉作为填料支承装置需要满足的情况
由于填料支承装置本身对塔内气液的流动状态也会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填料支承装置,除考虑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外,一般情况下填料支承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⑴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支持填料及所持液体的重量(持液量),并考虑填料空隙中的持液量,以及可能加于系统的压力波动,机械震动,温度波动等因素。
⑵足够的开孔率(一般要大于填料的空隙率),以防止首先在支撑处发生液泛;为使气体能顺利通过,对于普通填料塔,支承件上的流体通过的自由截面积为填料面的50%以上,且应大于填料的空隙率。此外,应考虑到装上填料后要将支承板上的截面堵去一些,所以设计时应取尽可能大的自由截面。自由截面太小,在操作中会产生拦液现象。增加压强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推发该文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文章仅供参考和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若出现内容错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